东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_东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目录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_东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目录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回答大家关于东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东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东北师范大学书馆学专业介绍2.急!!!东北师范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三个专业!!!
3.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4.东北师范大学是几类大学
5.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为什么厉害

东北师范大学书馆学专业介绍
图书馆学专业课程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有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能在图书情报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图书馆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比较广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2.熟悉我国关于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学和图书馆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掌握图书馆学与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4.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5.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文献信息的搜集、处理、研究、开发与传递的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较强的中外文献检索、阅读能力,以及人际交流能力。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为3-5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传媒科学学院图书馆学专业课程计划规定的15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47学分(计算机类课程除外,此类课程被列为专业基础课程中),专业基础课23学分,专业主干课22学分,专业系列课28学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10学分,其它为任意选修课。符合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及《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士学位。
五、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
1.通识教育课
在通选课中,“两课”类课程应该修满13学分;健康与体育类课程应该修满4学分;国防教育类课程应该修满2学分;写作类课程应该修满2学分;数学类课程应该修满4学分。在通选课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应该修满6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应该修满4学分。
急!!!东北师范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三个专业!!!
著名的高等学府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校分别与美国肯尼绍州立大学、南伊利诺伊大学合作开展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英语(科技交流)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和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扩展资料:
1、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东北师范大学与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由我校商学院具体执行。
我校与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的校际合作关系建立于1983年。此后的30余年中,两校之间开展了包括教师交流、学生交流、科学研究以及双学位等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2、英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东北师范大学与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合作举办英语专业本科专业项目由我校外国语学院执行。
我校与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现更名为美国肯尼绍州州立大学)开展合作较早,两校于2002年6月本着平等互利、友好交流的原则签署校际交流协议,双方大学一致同意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开展合作。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东北师范大学与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与技术和软件工程本科专业项目由我校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执行。
我校与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现更名为美国肯尼绍州州立大学)开展合作较早,两校于2002年6月本着平等互利、友好交流的原则签署校际交流协议,双方大学一致同意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开展合作。
东北师范大学中外合作专栏-合作办学项目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校隶属关系:教育部电话:0431-5684088
学校所在地: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传真:0431-5684009
邮政编码:130024 网址: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成立于1996 年,其前身为地理系和环境科学系。地理系成立于1949 年,最初为东北师范大学史地系的一部分,也是新中国在东北根据地最早建立的地理系。环境科学系成立于1986 年,其前身是1978 年建立的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创办的培养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教学和环境保护人才的基地之一。地理系设有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3 个教研室;环境科学系设有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3 个教研室。学院还包括东北亚地理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泥炭沼泽研究所、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等科学研究单位。2002年学校成立“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挂靠在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现有教授29 人,副教授24 人,高级工程师5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 人。近5 年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级别课题118 项,其中国家重大课题2 项。拥有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3 个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区域经济学6 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5 个本科专业。
一、专业设置
1.本科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为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地理教育工作和地理工作者。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城市规划、国土资源(土地)管理、区域规划等方向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政府公务员。
环境科学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污染控制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
生态学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生态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与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建设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应用数字技术从事城市、交通通讯、国土、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监测等工作的管理与建设人才。
2.硕士专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学、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2个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包括区域开发与规划、区域经济与管理、国际区域经济学、区域可持续发展4个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包括地理教学论一个研究方向。
自然地理学包括国土资源及规划管理、湿地与环境演变、资源环境信息工程3个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包括区域经济地理与区域开发、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文化地理与区域旅游开发、经贸地理与物流4个研究方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包括遥感信息分析、GIS理论与开发、专题地图编制3个研究方向。
城市规划与设计包括区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小城镇规划、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3个研究方向。
环境科学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3个研究方向。
环境工程包括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生态治理工程3个研究方向。
土地资源管理包括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规划、土地评估3个研究方向。
3.博士专业
区域经济学包括区域经济开发、区域经济现代化、城市与区域整合研究、区域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区域资源整合与可持续发展7个研究方向。
自然地理学包括综合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湿地生态学3个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包括区域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城市地理学理论与实践、区域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4个研究方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包括空间信息集成分析模型1个研究方向。
环境科学包括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评价、保护生物学、生态毒理学、环境污染化学、环境分析化学、低温等离子体与污染控制工程、放射环境学8个研究方向。
二、师资队伍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110人(其中专业教师80人),其中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26人,具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70%,讲师16人,助教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9人,约占36%,具有硕士学位的36人,占教师比例的半数。学院聘请了两位校外教授作为“特聘教授”,其中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人才培养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的办学特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教学上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积极实践“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培养模式,构建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课程体系,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近5年来学院为中等学校、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输送博士、硕士研究生249人、本科毕业生911人。2004年上半年,学院有在读博士研究生91人,硕士研究生216人,本科生680人。
四、办学特色与优势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拥有大批年富力强的学术水平很高的教师,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既有资深的院士和博士生导师,也有高学位的年轻的学术骨干,具有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多学科交叉的明显优势。近年来已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8项,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69篇,已形成鲜明的区域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湿地科学和地理信息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方向,拥有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先进的区域开发信息系统实验室,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丰富,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区域经济、城乡规划管理、国土资源环境监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五、实验室建设
经过多年建设及重大研究课题的开展,本院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现有多媒体教室,自然地理(地质、生物、土壤)实验室、区域开发信息工程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环境科学实验室、生态学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以及计算机房等设施。2002年,经批准,在学院设立了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修复重点实验室”。学院图书资料室拥有中外藏书5万余册,中文期刊245种,外文期刊42种。学院网站、地学信息港网站通过校园网与因特网相连。
六、“九五”以来的科学研究简况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有着雄厚的历史积累和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主要研究方向有:区域经济地理学、湿地科学、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综合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理论与技术、生物地理与生态恢复、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环境生态学、有机污染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区域环境规划与评价、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等研究方向。
近5年来本院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973”项目1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项目总经费2396万元。近3年来,在SCI检索的期刊《地理学报》、《环境科学》、《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第四纪研究》、《古地理学报》、《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生态学报》、《湖泊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69篇,出版学术专著36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与地质学密切相关的第四纪环境演化和湿地环境演化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个项目得到国家资助,在环境代用指标和东北季风区全新世环境演化和定量古生态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
广泛地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是学院长期坚持的方针。近年来对外学术交流不断发展,与俄罗斯、日本、德国、白俄罗斯、韩国、朝鲜、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科研部门、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合作关系。
(撰稿:介冬梅、王升忠)
东北师范大学是几类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属于部署一类师范大学,是一所公办本科学校。东北师范大学算名牌大学,位列全国第71名,在师范院校中排名第6,办学层次为中国一流大学。
师范类大学最新排名,分为6个档次,东北师范位列第二档。东北师范大学(简称东北师大),是教育部直属、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位于长春市,校训为“勤奋创新、为人师表”。
东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东北大学,是中国***在东北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档次级别:
211、国家重点、中央部属、保研资格、双万计划、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点:
1、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
2、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
东北师范大学哪些专业比较好:
1、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金融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舞蹈编导、美术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体育教育、新闻学。
2、国家级特色专业:心理学、会计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科学、小学教育、物理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为什么厉害
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专业是该校办学历史较长、办学声誉较高的传统优势专业。该专业渊源于1948年创建的东北大学自然科学系数学科,后更名为数学教育专业,1999年采用现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2年增设“统计学”本科专业。 扩展资料
学院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师范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分为师范和普通两个方向。师范方向实行免费师范教育,主要培养中等数学教学和研究、教育管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育工作者;普通方向为非师范方向,主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数学专门人才。
统计学为非师范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卫生等部门从事统计调查、数据分析工作,或在科研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院本科毕业生以专业思想牢固、基础知识宽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功扎实收到社会广泛欢迎和好评,在基础教育界享有很高声誉。该院本科专业已发展成治学严谨、管理规范、学风优良、社会影响好、发展潜力大、具有鲜明特色的优秀本科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具有很大影响。2005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结论为优秀。
好了,今天关于东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东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东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成考专业
成考学校
成考报名
成考准考证
成考志愿
成考考试
成考成绩
成考书籍
关于我们
网站首页







